人工智慧對經濟的影響仍不明朗
雖然大家都在討論人工智慧(AI)如何改變世界,但它對經濟的影響仍然不確定。雖然對AI的投資非常龐大,但我們對它將帶來什麼成果卻沒有清晰的了解。
經濟學家的研究
研究AI已成為諾貝爾獎得主達倫·阿切莫格魯(Daron Acemoglu)工作的重點。阿切莫格魯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教授,他長期以來一直研究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從大型創新採用模型到進行關於機器人對工作的影響的實證研究。
獲獎的研究
在十月,阿切莫格魯與兩位合作者,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和芝加哥大學的詹姆斯·羅賓遜(James Robinson),共同獲得2024年瑞典國家銀行經濟科學獎,以表彰他們對政治機構與經濟增長之間關係的研究。他們的研究顯示,擁有強大權利的民主國家在長期內的增長表現優於其他形式的政府。
AI的經濟影響
由於許多增長來自科技創新,阿切莫格魯對社會如何使用AI非常感興趣,最近幾個月他發表了多篇關於這項技術經濟學的論文。
阿切莫格魯問道:“生成式AI將為人類帶來哪些新任務?”他表示:“我認為我們還不知道這些,這正是問題所在。哪些應用程序會真正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
AI的可測量影響
自1947年以來,美國的GDP年增長率平均約為3%,生產力增長約為2%。一些預測認為AI將使增長翻倍,或至少創造出比平常更高的增長軌跡。相反,在一篇名為《AI的簡單宏觀經濟學》的論文中,阿切莫格魯估計,在未來十年內,AI將使GDP增長“適度增加”1.1%到1.6%,生產力年增長約為0.05%。
AI對工作的影響
阿切莫格魯的評估基於最近對AI影響工作的估算,包括2023年由OpenAI、OpenResearch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約20%的美國工作任務可能會受到AI能力的影響。2024年,麻省理工學院未來科技研究所、效率研究所和IBM的研究人員發現,約23%的計算機視覺任務在未來十年內可以實現自動化並獲利。更多的研究表明,AI的平均成本節省約為27%。
生產力的看法
談到生產力,阿切莫格魯表示:“我不認為我們應該小看十年內的0.5%。這比零要好。”但他也指出:“這相對於業界和科技新聞界所做的承諾來說,令人失望。”
哪些工作會受到影響?
進行這樣的估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AI。許多關於AI的預測將其描述為革命性的,但其他分析則更為謹慎。阿切莫格魯的研究幫助我們了解可能會發生變化的範圍。
阿切莫格魯說:“讓我們展望2030年。你認為美國經濟因AI而會有多大的不同?你可以是完全的AI樂觀者,認為數百萬人會因聊天機器人而失去工作,或者認為某些人因為AI而成為超高效的工作者,能做十倍的事情。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大多數公司會做差不多的事情。少數職業會受到影響,但我們仍然會有記者、金融分析師和人力資源員工。”
AI的應用範圍
如果這是正確的,那麼AI最有可能適用於有限的白領工作,這些工作需要大量計算能力來比人類更快地處理許多輸入。
阿切莫格魯補充道:“它將影響許多與數據摘要、視覺匹配、模式識別等相關的辦公室工作,這些工作大約占經濟的5%。”
機器的用途或取代工人?
當阿切莫格魯說我們可以更好地使用AI時,他有特定的想法。他對AI的一個主要擔憂是,它是否會以“機器有用性”的形式出現,幫助工人提高生產力,還是旨在模仿一般智力以取代人類工作。這是提供新信息給生物技術專家與用自動化呼叫中心技術取代客服工作者之間的區別。他認為,目前企業更專注於後者。
技術與經濟的關係
阿切莫格魯和約翰遜在他們的2023年高調著作《權力與進步》(Power and Progress)中深入探討了這個問題,書中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科技創造經濟增長,但誰能獲得這些增長?是精英還是工人共享收益?
阿切莫格魯和約翰遜明確表示,他們支持那些提高工人生產力的技術創新,同時保持人們的就業,這樣才能更好地維持增長。
歷史告訴我們什麼?
阿切莫格魯和約翰遜最近的一篇論文《向里卡多和湯普森學習:早期工業革命中的機器與勞動——以及在AI時代》中,討論了技術往往是為了取代工人而設計的問題。這篇文章針對當前關於AI的辯論,特別是即使技術取代工人,隨之而來的增長幾乎不可避免地會惠及社會的觀點。
阿切莫格魯和約翰遜認為,技術的利益不會自動擴散。在19世紀的英國,他們主張,這一過程僅在經過數十年的社會鬥爭和工人行動後才發生。
創新速度的最佳選擇
如果技術能促進經濟增長,那麼快速的創新似乎是理想的,因為它能更快地帶來增長。但在另一篇論文《規範變革技術》中,阿切莫格魯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托德·倫斯曼(Todd Lensman)提出了另一種觀點。如果某些技術同時具有優點和缺點,則最好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以更有節制的速度採用它們。
如何達到正確的AI採用速度?
如果目標是更逐步地採用技術,那麼這將如何發生?阿切莫格魯表示:“政府規範在這方面扮演著角色。”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或全球將採取什麼樣的長期AI指導方針。
他補充道,如果圍繞AI的“炒作”減少,那麼使用AI的熱潮“將自然放緩”。如果AI不會很快為企業帶來利潤,這種情況更有可能發生。
新聞來源
本文由 AI 台灣 使用 AI 編撰,內容僅供參考,請自行進行事實查核。加入 AI TAIWAN Google News,隨時掌握最新 AI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