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美國大選之前,美國情報界和執法機構處於高度警戒狀態,隨著外國惡意影響行動的出現,準備分享信息——無論是在機構之間還是公開。像微軟這樣的科技巨頭也迅速行動起來,與政府合作,並發布有關選舉相關虛假信息活動的資訊。當局能夠迅速且確定地將這些行動歸因於來自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的威脅行為者,這是前所未有的。但研究人員也警告說,並非所有的歸因都是平等的。
今天,在維吉尼亞州阿靈頓舉行的 Cyberwarcon 安全會議上,來自大西洋理事會數字取證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正在展示有關歸因在 2024 年美國大選中角色的初步發現。他們的研究比較了迅速命名和羞辱外國影響行為者的影響,與其他最近的美國選舉相比,政府歸因的情況則少得多。
“我們正在基於 2020 年我們進行的一個項目,當時人們對特朗普政府不願意對外國攻擊坦誠相待的擔憂更為強烈,”DFRLab 的戰略總監及資深研究員埃默森·布魯金(Emerson Brooking)表示。“與 2020 年相比,現在美國政府對不同對手進行影響行動的指控多了起來。因此,在思考歸因政策時,我們希望探討過度矯正的問題。”
在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俄羅斯的大規模影響行動——包括駭客洩露運動以及戰略性虛假信息——使美國政府感到意外。執法機構和情報界對俄羅斯的數字探測大致上是 aware 的,但他們並沒有強烈的緊迫感,而這類活動如何影響公共話語的全貌尚未浮出水面。在俄羅斯於該年 6 月駭客攻擊民主全國委員會後,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和國土安全部花了四個月才公開將該攻擊歸因於克里姆林宮。在事件發生後的幾週內,一些官員曾表示,美國政府的正式確認可能永遠不會到來。
即使在隨後高度政治化的環境中,聯邦、州和地方在選舉安全方面的合作也大幅擴展。研究人員表示,到 2020 年,他們所研究的 84 起影響行動的歸因中,有 33 起(約 39%)來自美國情報或聯邦來源。而今年,該小組追蹤的 80 起中有 40 起來自美國政府。然而,DFRLabs 的駐所研究員迪娜·薩德克(Dina Sadek)指出,評估美國政府歸因效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提供信息的質量。她表示,信息的內容和具體性對於公眾如何看待聲明的客觀性和可信性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表示,確認俄羅斯製作了一段顯示賓夕法尼亞州巴克斯縣選票被銷毀的視頻的具體信息是一個高質量、有用的歸因,因為它直接、範圍狹窄,且迅速出現,以減少猜測和懷疑。來自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的外國惡意影響中心的重複聲明,對俄羅斯影響行動進行非常廣泛和一般的警告,則是一種較不有幫助的歸因,甚至可能會放大那些本來不會引起公眾注意的行動。
同樣,在 2020 年大選之前,研究人員指出,美國政府關於俄羅斯、中國和伊朗在“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中發揮作用的聲明可能與當時的情況不相符,因為它們未包含活動的範圍或行為者的具體目標的細節。
然而,即便考慮到這一切,研究人員指出,在 2024 年選舉週期中仍然取得了有價值的進展。但隨著新的特朗普政府進入白宮,這種透明度可能會開始朝著不同的方向趨勢發展。
“我們不想讓人感覺像是在泰坦尼克號上重新安排甲板椅,因為當前的狀況並不是未來將會的狀況,”布魯金說。“從公共利益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我們在 2024 年的披露上更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