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悉尼科技大學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UTS) 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項突破性的技術,可能會改變我們與科技互動的方式。這項研究是與澳洲陸軍 (Australian Army) 和國防創新中心 (Defence Innovation Hub) 合作進行的,林金騰教授 (Chin-Teng Lin) 和法蘭西斯卡·雅可比 (Francesca Iacopi) 教授開發了一種生物感測器,讓你可以僅用思想來控制機器人和其他設備。這種先進的腦機介面技術有潛力徹底改變許多行業,包括高端製造、航空航天和醫療保健。
如果這種技術被廣泛採用並進一步發展,傳統的介面如控制台、鍵盤、觸控螢幕和手勢識別可能會變得過時。雅可比教授表示:「這種無需雙手和語音的技術可以在實驗室以外的地方隨時隨地使用。」
結合石墨烯材料和矽
這項尖端技術的發展得益於石墨烯材料和矽的結合。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克服腐蝕、耐用性和皮膚接觸阻力等問題,從而創造出可穿戴的乾式感測器。
發表在《ACS應用納米材料》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石墨烯感測器具有高度導電性、易於使用和堅固耐用的特性。這些六邊形圖案的感測器被放置在頭皮後部,以檢測來自視覺皮層的腦波。這些感測器能夠抵抗惡劣的環境條件,適合在極端操作環境中使用。
使用者佩戴一種頭戴式增強現實鏡片,顯示白色閃爍的方塊。通過專注於特定的方塊,操作員的腦波會被生物感測器接收。然後,解碼器將信號轉換為指令。最近,澳洲陸軍展示了這項技術,讓士兵們通過腦機介面控制一隻Ghost Robotics的四足機器人,實現了高達94%的準確率,無需雙手操作。
圖片來源:UTS
「兩秒內發出九個指令」
林教授解釋道:「我們的技術可以在兩秒內發出至少九個指令。這意味著操作員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從九個不同的指令中選擇一個。」
研究人員還探索了減少來自身體和環境的噪音,以獲得更清晰的腦信號的方法。
這項創新技術可能會引起科學界、產業和政府的重大關注。UTS的研究人員希望能繼續在腦機介面系統上取得進展,這可能為人機互動開創一個新時代。
這項使設備能夠通過思想控制的生物感測器技術,有潛力徹底改變許多領域。通過消除對傳統介面的需求,並實現無需雙手和語音的操作,這項技術能改善殘障人士的生活,並提高高端製造、航空航天和醫療保健等行業的效率。隨著持續的研究和創新,我們可以期待在腦機介面系統上看到更多的進展,重新塑造我們與科技的互動方式。
本文由 AI 台灣 運用 AI 技術編撰,內容僅供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資訊。
歡迎加入我們的 AI TAIWAN 台灣人工智慧中心 FB 社團,
隨時掌握最新 AI 動態與實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