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在 CES 展會上,戴著一個小小的黃色手環。對於周圍的人來說,這可能看起來像是一個健身追蹤器。但其實,這個來自 Bee AI 的黃色可穿戴設備一直在記錄我周圍的一切。它並不像一般的錄音應用程式那樣存儲音頻,而是處理我的對話,然後給我個性化的待辦事項清單和可讀的面對面聊天摘要。
在展會前幾天,我與另一家新公司的創始人 Omi 進行了交談,這家公司今天正式亮相。你猜它的功能是什麼?記錄你周圍的一切,創建活動日誌,然後讓 AI 分析這些資訊,給你可行的見解和任務,幾乎就像一個個人助理。Omi 的可穿戴設備可以掛在脖子上,但最好是貼在額頭靠近太陽穴的位置——裡面有腦電圖儀,Omi 聲稱如果你專心想著與這個可穿戴設備對話,這個設備就會理解並響應你的請求。
這是我們所處的新世界,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不斷記錄我們周圍的世界。語音助手最初出現在揚聲器和手機上,但很快就轉移到了我們的手腕和面部——至少需要像輕觸或喚醒詞這樣的主動參與來啟動它們的竊聽能力。但下一波硬體助手,包括即將推出的 Friend 項鍊,可以被動吸收資訊並在背景中運作。它們總是在傾聽。
這個領域的可穿戴硬體通常很便宜——Bee AI 的手錶只要 50 美元,而 Omi 的貼片珠子則是 89 美元——但真正的魔力在於軟體,這通常需要訂閱,因為它利用多個大型語言模型來分析你的對話。
Bee AI
Bee AI 由 Maria de Lourdes Zollo 和 Ethan Sutin 創立。兩人之前都在 Squad 工作(Sutin 是創始人),這家公司讓人們在視頻聊天中共享媒體畫面,讓大家可以一起遠程觀看同一部電影或 YouTube 影片。該公司被 X(當時叫 Twitter)收購,兩人都短暫加入 Twitter Spaces 工作。Zollo 之前在騰訊和 Musical.ly 工作,後者後來成為 TikTok。
Sutin 表示,他在 2016 年時就探索過個人 AI 助手的想法,當時聊天機器人非常流行,但技術還不成熟。現在情況已經不同。該公司在去年二月推出了 Bee AI 平台的測試版,並擁有一個活躍的社群提供反饋。它剛剛在一個多星期前開始銷售其 Pioneer 硬體。(“Bee”這個名字與環境計算的概念有關,彷彿有什麼東西在嗡嗡作響並吸收資訊。)你不需要公司的硬體來使用 Bee AI——你可以通過 iPhone 應用程式與 AI 互動——但 Zollo 說可穿戴設備提供了更豐富的體驗,因為它可以全天候持續錄音。Android 應用程式將在本月底推出。
這個可穿戴設備很簡單。它有兩個麥克風用於噪音隔離,Sutin 說如果你能在嘈雜的環境中聽到你正在交談的人,這個可穿戴設備也應該能聽到雙方的對話。它可以作為手環佩戴在手腕上,或夾在你的襯衫上。中間有一個“行動”按鈕;按一下會靜音麥克風,再按一次則重新啟用。你可以按住這個按鈕,這個動作可以自定義,這樣可以觸發像是處理當前對話或喚醒“Buzz” AI 助手來詢問問題等功能。(這個可穿戴設備上沒有揚聲器,所以回答會通過你的手機播放。)當麥克風靜音時,會有紅色 LED 燈亮起。當它錄音時,你可能會以為綠色 LED 燈會亮起,但其實沒有任何指示燈顯示這個可穿戴設備正在錄音周圍的一切。
本文由 AI 台灣 運用 AI 技術編撰,內容僅供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資訊。
歡迎加入我們的 AI TAIWAN 台灣人工智慧中心 FB 社團,
隨時掌握最新 AI 動態與實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