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妮拉·魯斯獲頒2024約翰·斯科特獎
丹妮拉·魯斯 (Daniela Rus) 是麻省理工學院 (MIT) 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主任,也是電機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的教授。最近,她被城市信託董事會選為2024年約翰·斯科特獎的共同得主。這個榮譽意義重大,表彰科學創新,並在美國獨立宣言簽署的費城舉行,顯示科學進步與人類潛力之間的持久聯繫。
約翰·斯科特獎的背景
斯科特獎是美國首個科學獎項,旨在紀念本傑明·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的科學遺產。魯斯教授與卡內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的金田武男 (Takeo Kanade) 和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的維賈伊·庫馬爾 (Vijay Kumar) 一同獲獎。這個獎項表彰了她在機器人研究方面的貢獻,這些研究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機器人領域的理解,擴展了機器人的概念。
魯斯教授的研究方向
魯斯的工作超越了傳統機器人學,專注於開發能夠理解物理世界的機器智慧,並通過可解釋的算法進行運作。她的研究代表了一種深遠的願景:創造出能夠幫助人類的機器人,增強人類的力量、精確度和觸及範圍,成為能夠解決現實挑戰的合作夥伴。
回顧研究生時期
在她的演講中,魯斯回憶起自己作為研究生的時光,思考智能機器的潛力在於身體與大腦之間的協同作用。她說:“機器人的能力由其物理身體和控制它的智慧所定義。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致力於開發機器人的機械和認知系統,與那些分享這一變革願景的優秀學生、合作夥伴和朋友們一起工作。”
她的創新項目
她的項目展示了這一承諾。迷你外科醫生 (MiniSurgeon) 是一種微型可吞食的摺紙機器人,能夠從兒童體內移除危險的按鈕電池。柔性機器人如魚和海龜使得前所未有的水下探索成為可能。模組化機器人船可以自我組裝成橋樑和平台,展示了適應性智慧。最近,她幫助發明了液態神經網絡,靈感來自一種小蠕蟲的簡單神經系統。通過設計可以用19個神經元運作的算法,魯斯展示了機器如何以驚人的效率在複雜環境中導航。
支持下一代的使命
當被問及她最有影響力的工作時,魯斯毫不猶豫地表示,並不是金屬機器人,而是她能夠支持和指導的學生和研究人員。這句話概括了她更深層的使命:不僅是推進科技,而是培養下一代的思維。
面對AI和機器人挑戰
她說:“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中最困難的問題需要長期的思考和奉獻。機器人不僅要感知世界,還要理解它,決定如何行動,並與人類和其他機器人互動。”
約翰·斯科特獎的意義
約翰·斯科特獎不僅慶祝個人成就,還展示了科學探索與人道創新相遇的地方,這一點在之前的獲獎者中得到了證明,包括托馬斯·愛迪生 (Thomas Edison)、尼古拉·特斯拉 (Nikola Tesla)、萊特兄弟 (Wright brothers)、瑪麗·居里 (Marie Curie)、古列爾莫·馬可尼 (Guglielmo Marconi) 和20位諾貝爾獎得主。
新聞來源
本文由 AI 台灣 使用 AI 編撰,內容僅供參考,請自行進行事實查核。加入 AI TAIWAN Google News,隨時掌握最新 AI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