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全球研究揭示了東方和西方市場在接受車載人工智慧方面的態度存在明顯差異,特別是歐洲駕駛者對此表現出較大的抵觸。
這項研究由MHP進行,調查了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瑞典和波蘭的4,700名駕駛者,顯示出在人工智慧的接受度和理解上存在顯著的地理差異。
根據研究,儘管人工智慧正日益成為現代車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歐洲消費者仍對其實施和價值主張持保留態度。
地區差異
研究發現,48%的中國受訪者將車載人工智慧視為一個主要的機會,而僅有23%的歐洲受訪者持這種樂觀的看法。在歐洲,39%的人認為人工智慧的機會與風險大致平衡,24%則持負面態度,認為風險超過潛在的好處。
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理解在不同地區也存在顯著差異。雖然超過80%的中國受訪者聲稱理解人工智慧在汽車中的應用,但這一數字在歐洲駕駛者中僅為54%,顯示出明顯的知識差距。
MHP的合夥人兼研究作者之一Marcus Willand指出:“數據顯示,因為人工智慧帶來的更大安全性和舒適性,可能會促進購買決策。然而,特別是歐洲受訪者往往持謹慎和對價格敏感的態度。”
對於支付人工智慧功能的意願顯示出同樣明顯的分歧。只有23%的歐洲駕駛者表示願意為人工智慧功能付費,而中國駕駛者則有39%。研究表明,大多數用戶現在期望人工智慧功能成為標準配置,而不是可選附加項。
MHP的副合夥人兼研究共同作者Dr Nils Schaupensteiner表示:“汽車公司需要創造具有明確附加價值的創新,並發展其人工智慧產品的直接和間接貨幣化,例如通過基於數據的商業模式和改進的服務。”
車載人工智慧的機會
儘管面臨這些挑戰,傳統汽車製造商在信任方面仍然擁有相對優勢。研究顯示,64%的顧客信任已建立的汽車製造商來實施人工智慧,而對於像蘋果、谷歌和微軟等科技公司,這一比例僅為50%。
研究確定了幾個關鍵領域,人工智慧可以在汽車行業的價值鏈中提供顯著價值,包括質量管理的模式識別、增強的數據管理能力、人工智慧驅動的決策系統,以及通過人工智慧驅動的通信工具改善客戶服務。
“OEM和供應商值得考慮新技術在整個價值鏈中提供的機會,”高級經理兼研究共同作者Augustin Friedel解釋道。“然而,可能的用途多樣,實施相當複雜。”
研究顯示,儘管多達79%的受訪者對如駕駛輔助系統、智能路徑規劃和預測性維護等人工智慧驅動的功能表示興趣,但製造商在實現這些能力的貨幣化方面面臨重大挑戰,尤其是在歐洲市場。
另見:麻省理工學院的突破可能改變機器人訓練
想了解更多來自行業領袖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信息嗎?請查看在阿姆斯特丹、加州和倫敦舉行的AI & Big Data Expo。這一綜合活動與其他領先事件共同舉辦,包括智能自動化大會、BlockX、數字轉型周和網絡安全與雲展覽。
在這裡探索更多即將舉行的企業技術活動和由TechForge提供的網絡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