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中的運動控制
在我們的腦袋裡,有一個叫做「紋狀體」的區域,負責控制運動。這個區域會向大腦中的運動神經元發送指令,這些指令有兩條路徑:一條是讓我們開始運動的(「去」),另一條是讓我們停止運動的(「不去」)。
新發現的路徑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了另外兩條來自紋狀體的路徑,這些路徑似乎可以調節「去」和「不去」路徑的效果。這些新發現的路徑與大腦中的多巴胺產生神經元相連,其中一條會促進多巴胺的釋放,另一條則會抑制它。
多巴胺的角色
這些路徑透過一群叫做「紋狀小體」的神經元來控制大腦中的多巴胺量,似乎可以改變「去」和「不去」路徑所發出的指令。研究人員表示,這些路徑可能特別影響那些情感成分強烈的決策。
研究背景
麻省理工學院的安·格雷比爾(Ann Graybiel)教授,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紋狀體。這個結構位於大腦深處,與學習、決策和運動控制有關。紋狀體內的神經元排列成迷宮般的結構,其中包括格雷比爾在1970年代發現的紋狀小體。經典的「去」和「不去」路徑來自於圍繞紋狀小體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被稱為「基質」。基質細胞接收來自視覺皮層和聽覺皮層等感官處理區域的輸入,然後將「去」或「不去」的指令發送到運動皮層的神經元。
紋狀小體的功能
然而,紋狀小體的功能一直不明。多年來,格雷比爾的實驗室一直在努力解開這個謎團。他們的研究顯示,紋狀小體接收來自處理情感的大腦區域的輸入。在紋狀小體內,有兩種主要類型的神經元,分別稱為D1和D2。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格雷比爾發現D1細胞會向大腦的多巴胺主要產生中心——黑質發送信號。
D2神經元的發現
追蹤D2神經元的輸出花了更長的時間。在這項新的《當前生物學》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神經元最終也會投射到黑質,但它們首先會連接到一組抑制多巴胺輸出的神經元。這條路徑是通往黑質的間接連接,會減少大腦中的多巴胺輸出,並抑制運動。
運動與情感的關聯
研究人員還確認了之前的發現,即來自D1紋狀小體的路徑直接連接到黑質,促進多巴胺釋放並啟動運動。格雷比爾表示:「在紋狀小體中,我們發現了一種可能模仿經典的『去/不去』路徑的機制。它們像經典的運動『去/不去』路徑,但不直接連接到基底神經節的運動輸出神經元,而是連接到對運動和動機非常重要的多巴胺細胞。」
情感決策的影響
這些發現表明,紋狀體如何控制運動的經典模型需要修改,以納入這些新識別的路徑的角色。研究人員現在希望測試他們的假設,即與動機和情感相關的輸入,從皮層和邊緣系統進入紋狀小體,會影響多巴胺水平,從而促進或抑制行動。
未來的研究方向
這種多巴胺的釋放可能特別與引起焦慮或壓力的行為有關。在2015年的研究中,格雷比爾的實驗室發現,紋狀小體在做出高焦慮決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特別是那些高風險但可能有大回報的決策。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神經科學教授斯滕·格里爾納(Sten Grillner)表示:「安·格雷比爾和她的同事早期發現紋狀小體與抑制多巴胺神經元有關。現在他們意外地顯示,另一種紋狀小體神經元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並可以發出獎勵信號。紋狀小體因此可以上調或下調多巴胺的活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顯然,多巴胺活動的調節對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和情緒都至關重要,而紋狀小體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還計劃探索紋狀小體和基質細胞是否以模塊的形式排列,影響身體特定部位的運動控制。拉扎里迪斯(Lazaridis)表示:「下一步是嘗試隔離一些這些模塊,並同時研究屬於同一模塊的細胞,無論它們是在基質還是紋狀小體中,試圖確定紋狀小體如何調節這些模塊的基本功能。」
他們還希望探索紋狀小體的神經迴路如何影響帕金森病,這是影響同一大腦區域的疾病。
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薩克斯-卡瓦納基金會(Saks-Kavanaugh Foundation)、威廉·N·和伯尼斯·E·班普斯基金會(William N. and Bernice E. Bumpus Foundation)、吉姆和琼·沙丁格(Jim and Joan Schattinger)、霍克·E·譚和K·莉莎·楊自閉症研究中心(Hock E. Tan and K. Lisa Yang Center for Autism Research)、羅伯特·布克斯頓(Robert Buxton)、西蒙斯基金會(Simons Foundation)、CHDI基金會(CHDI Foundation),以及艾倫·沙皮羅和傑拉爾德·阿克斯博姆(Ellen Schapiro and Gerald Axelbaum)BBRF青年研究員獎助金的資助。
本文由 AI 台灣 運用 AI 技術編撰,內容僅供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資訊。
歡迎加入我們的 AI TAIWAN 台灣人工智慧中心 FB 社團,
隨時掌握最新 AI 動態與實用資訊!